砲校遷移,成為大台南新都心的計劃,算是我在台南縣長任內改造台南永康市的前瞻計劃。但其實過程是不容易的!
回首前塵,1992年我第一次參選立法委員時,永康的競選總部是放在砲校對面,並以砲打砲校,砲校遷移為訴求,這個訴求終於在25年後完全實現了!但過程是有些複雜!
第一個步驟:砲校同意遷校。
永康砲校遷校談了幾十年,但毫無進展,直到我擔任縣長,國防部才正式同意遷校。但要遷校,必須國防部同意砲校遷移到新的校區;而新的校地,國防部決定在關廟陸軍山附近,但新地點有一大部分土地屬於關廟鄉公所,公所要求國防部出資徵收。但軍方則認為依法公地要撥用,兩邊陷入僵局。最後縣府出面承擔將關廟鄉的土地作價納入原砲校用地區段徵收開發的費用,同意撥款給關廟鄉公所,公所才同意。如此砲校才正式同意遷校。
第二步驟:原砲校用地,如何利用?
砲校同意遷移後,原來校地83.51公頃的土地如何利用,成為都市發展一個重要的契機。
(一)鐵路立體化工程是關鍵:
由於永康遭鐵路阻隔,造成永康交通阻塞非常嚴重,所以當時我們就認為,永康砲校用地發展的關鍵問題是「鐵路立體化」工程,由於當時鐵路立體化工程祇做到台南市北區實踐街,未延伸到永康,所以我們才會一直積極爭取鐵路立體化延伸到永康,並委託成功大學作規劃及可行性評估報告。可惜終阿扁總統任內,這個重要的課題沒有得到處理。
(二)大台南新都心
在考慮鐵路立體化後,原鐵路路廊成為一條超過三十米的聯外道路,也是進出市區的新的入口門戶。由於此一交通的優勢,所以這一八十幾公頃的新區,臨近永康交流道,又是新的進出市中心的門戶,將會成為一個交通便捷丶可即性非常高,如果好好規劃,將成為新的都心。所以把新的都市計劃定位,就叫做「大台南新都心」。
(三)大台南新都心的內含,包括:
1、核心產業:創意設計園區。永康這一代聚集數千家的中小企業工廠,如何將永康這些傳統中小企業提升?成為整體再發展的新動能。所以新區要引進的產業,我們將之定位為協助傳統中小企業製造業的創意丶研發丶設計為主題,以達到提升互補的效果。
2、美麗村:而台南傳統產業紡織丶服裝丶成衣丶食品丶化妝品,加上週邊台南應用科技大學有服裝設計丶模特兒訓練丶原來跟美麗經濟丶文化丶藝術有關的科系,是可以在創意設計園區,特別以服裝設計丶模特兒丶美妝設計美麗產業的創新研發行銷,而成立的「美麗村」文化園區。
3、展覽中心:為了增加台南五丶六千家數量頗多的傳統中小企業的國際交流及產業技術的交流,並提供創意設計產業的國際化及資訊交流,所以園區特別規劃有一個展覽中心,作為帶動台南傳統產業的國際之窗。
4、15公頃的都會公園:為了提供創意設計產業一個舒適的環境,吸引研發型產業進駐,所以特別規劃一個比台南公園還大的公園,面積超過15公頃。
5、砲校車站:配合鐵路立體化,預留未來的火車站的規劃。
這個計劃如果能夠順利推動對整個台南傳統產業及新創產業將是一個重要的契機。
(四)南鐵地下化,成為最大的變數:
不過可惜的是,台南鐵路立體化未能如台中市採取全線高架化(已經正式通車);如果採取台中市全線高架化的模式,也許目前砲校用地會成為許多人中意的台南市「新市政中心」的候選地點,也許現在整個都市計劃是在討論「新的市政中心」是否放在砲校用地!
可惜由於台南鐵路立體化,在原台南市區範圍堅持採取地下化;但永康段在高速公路以西,是否能夠地下化?行政院目前尚未正式定案?而且技術上是否可行,仍有疑慮?
而南鐵地下化因25公尺以下地層為不透水層,是否造成地下水阻斷而成為地下水庫,而在遭遇大地震時鐵路以東,是否造成土壤液化的危機?南鐵地下化這個建設是否造成城市災難,本來是可以理性客觀檢討並作預防的;但如今當政者堅持不再作災難風險評估,決心硬幹,那就由大自然與歷史的大因緣來考驗了。
看來鐵路立體化到砲校的時程,最快要等到十五年後,或者更久了!
在全球競爭快速下,大台南新都心一個十年前定案的都市計劃,終於正式動工了,但鐡路立體化仍遙遙無期!競爭力真的落後其他城市甚多矣!